山大考雅思压分(坚持为“压分”的雅思投钱,不如试下“用腮呼吸”的语言课)

坚持为“压分”的雅思投钱,不如试下“用腮呼吸”的语言课

内容摘要:放下对雅思的执念,语言班其实更适合你

本期分享人:Xuan Jing · D

RMIT,Landscape Architecture,MLA

雅思初试5.5后开始做作品集,1年的时间没有碰过雅思内容,之后再考,结果却不尽人意。因为语言错过了爱丁堡、墨大,最后踩着RMIT语言班的deadline递交了申请。从得到回复到抵达墨尔本土地,也只用了1周的时间,也担心过这个决定会不会太仓促,但如今20周马上结束了,面临着终考爆棚的压力,我依旧觉得RMIT的语言课是一门毫无遗憾的高性价比课程。

RMIT语言课


1. 高性价比

很多同学觉得国外的各项消费都会高,语言课也不例外,但其实,国内报班学语言并不便宜,而且不停的刷成绩,其实也是一个很消耗资本的问题。这样算下来,国内语言学习阶段,其实花销和我们语言课的成绩差不了多少。

而且,国内考雅思,一直考不到满意的分数真的很难受,而且大家其实都知道,现在雅思压分有点儿严重,而且真的想要考到高分数,英语能力过硬的情况下,还需要些运气。比如说,我之前考雅思,口语表现的很好,但无奈碰到一个印度考官,只给了我5分,虽然最后复议成功,但是心情还是很奇怪。

国外不会说没有压力,真的想要学有所成,压力也是成吨存在的,但是我觉得换个环境,换个思维,心情会好很多,接触一些新鲜事物,就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紧放自己一马,让自己好过一点儿。

坚持为“压分”的雅思投钱,不如试下“用腮呼吸”的语言课

2. RMIT VS 莫纳什

澳洲八大之一的莫纳什大学语言班,和我们对街,距离也就十米开外,却完全不是一种学习模式。他们的课程按照专业划分,学习的内容和专业高度相关。莫纳什的语言课更“精英”,必须带着电脑去上课,作业的也都是提交电脑版,成绩由系统判断。

而我们一个班其实是各种专业“大杂烩”,学习的内容和景观建筑没什么联系,我们的上课内容更加生活化,论题也比较社会性,比如说沟通、文化差异等。而且我们的作业多是手写,就连report,老师都更倾向与看到大家的纸质版。

两个学校语言课,其实就是两种典型的语言班课程风格,一个更专业,一个更生活,这两种教学风格其实很难说出好坏评断,比较起来,RMIT的语言课确实水很多,但是学到的东西一样对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很有帮助。

以presentation为例,如果我一开始是以雅思6.5分考到RMIT,直接上课让我做presentation,我肯定是不敢的。但是通过20周语言班,经常被cue上讲台,现在虽然依旧紧张,但坦然很多。

坚持为“压分”的雅思投钱,不如试下“用腮呼吸”的语言课

3. 自我努力

语言学习,老实说,如果只想依靠上课有飞速的提升,根本不可能,所以逼着自己进步就是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而且墨尔本华裔太多了,街上遇到一个亚洲人,你和他说中文,80%会得到纯正母语回复。而且这边的超市基本都可以使用支付宝,你如果要去某超市买东西,之前交流都是英文,一把支付宝界面亮出来,店员瞬间便开启中文模式。

这种“艰难”环境下, 我便强迫自己进入英语模式,上学路上听TED、BBC,看无字幕的美剧,刻意让自己和外国人玩,全程尬英文,下午回家真的累到不想说话,但这样逼了自己这么久之后,言语的表达能力也愈加顺畅。

觉得自己英语发生质的变化,是一次和我们班学霸去了电影院,一部纯英语电影,全程无中字。去之前各种忐忑,但是真的看起来之后发现我虽然听不懂,但是能看懂剧情。

后来陆陆续续又看了几个电影,硬是逼着自己去听,突然一次就觉得自己听懂了绝大部分内容,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听的懂了,可能把自己逼到这个点儿上了,过了这个坎之后,就是柳暗花明了。

坚持为“压分”的雅思投钱,不如试下“用腮呼吸”的语言课

成吨的压力


很多人说国外的语言课程其实很好过,水的很,但是真的到了墨尔本这块土地,开始了语言课程,我想说,语言课程真的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1. 基础差的压力

前段时间,在康老师这儿看到JingBo的文章,看到他说因为语言差不敢接电话,感觉要是和他面对面,我可能会一个忍不住,老泪纵横。

其实国内的时候,我的口语能力是最好的,但是到了墨尔本,发现自己真的是什么都听不懂。尤其是他们会把你默认成一个当地居民,电话一接起就是快语速听力攻击,加上各种口音,真的想死的心都有。

另外,澳洲这个地方,真的人超级friendly,走在路上,电梯里碰到,大家都会和我打招呼,和我搭话,但其实很多时候,我根本没有听懂,只能面带尴尬笑容,嗯嗯啊啊的回复,他们可能感受不出什么,但是自己心里会很不舒服。

坚持为“压分”的雅思投钱,不如试下“用腮呼吸”的语言课

2. 语言学习遭遇“瓶颈”

和其他院校一样,RMIT会根据大家的雅思托福成绩制定大家学习的时长,以雅思为例,一般来说,5.5对应20周,6对应10周,6.5是5周。20周以中期评测对半分为Level 6和 Level7两部分。

Level 6到Level 7的转变,难度明显的提升,学习自由度的提高,对我来说,适应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Level 6的课程安排中,考试基本占据了一我一半的时间,那个时候,课上一个不留神就被cue到做presentation,三天两头有考试,一篇essay,我会在图书馆泡三四天,看别人怎么写,论点到底成不成立。

可以说,整个前十周,我就一直在写一直在用,但后十周,考试放到了最后,中间只剩下平时作业和每周固定的8篇response journal,好像脑子就有点儿放空了,学习的动力一下没有那么足了。

加上圣诞假期,和中国小伙伴们出去疯玩了十多天,回来之后觉得语言明显生疏了,对话都开始变得磕磕巴巴的,想说的意思表达不出来。堆积成山的作业,个个都到了deadline,可下笔写时,一个场景描述,我明明知道一个很贴切的词语,但就是一直想不起来,这样的情况还不是个例,搞得我现在精神压力很大。

坚持为“压分”的雅思投钱,不如试下“用腮呼吸”的语言课

3. 错过专业课的风险

到澳洲之后虽然一直压力都不小,但是现在的我,时常有“用腮呼吸”的精神窒息感,回国的机票早就买了,不能退改签,万一挂了,就没法回家过年,入学时间从2月推到7月,整个小半年我就要荒废掉,这个后果预期真的让我压力山大。

另外,6转7后,很明显的落差便是和老师的交流明显减少了。之前的老师会加我们微信的,询问我们对于课程是否有问题,作业做了没有,但在国外这样的老师其实很少,更多的老师在课下并不会关注你,你不能去打扰他们的私人生活,这样的低交流极大的扩散了我的不安。

而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中期评测时的学习集中力,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考试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一个小问题也要弄清楚,生怕因为这个就被挂掉。

但是经历了一次之后,知道了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么难后,自己给自己泄了气,现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却怎么也回不到之前的状态了。

坚持为“压分”的雅思投钱,不如试下“用腮呼吸”的语言课

后记


很多同学对于雅思或者托福成绩有执念,雅思6分以上就是一个证明,但是一个很扎心的事实就是,就算在国内考到了6.5,到了一个英语国家,还是听不懂他们说什么。

身边很多同学到了国外之后,一边上语言班还一边坚持考雅思,觉得在海外环境下,考雅思会很容易,考到学校要求分数后就圆满了,也就把语言班退了到处去玩去浪。但以我周围同学来看,至今为止,没有一个过了的。

其实,雅思也好,托福也好,这种“偏执”情绪下考出的高分数,只是给自己的满意答卷而已,不过能够安抚一下自己不安的内心,但在一个外语环境下学习到沟通的能力,我觉得这才是语言课程最大的意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