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MPA怎么上课(公益人如何在职备考清华大学MPA)

公益人如何在职备考清华大学MPA

去年此时,正在为备考清华大学研究生,每晚刷着题,数算着走进考场的倒计时。

今年此间,已经上完了一学期的课程,写完了课程论文作业。而备考的那一年,仿若是一场奇妙的恩典之旅。

回到2020年1月初,经过多年的拖延,终是确定了考研计划,希望自己能考上中山大学MPA。中大MPA专业在国内高校中排名前列,中大本身也是广东地区最好的高校。若能入读,平时从深圳去广州上课也比较方便。

然而,在查阅考研经验贴、收集备考信息过程中发现,申请中大MPA的提前面试,需要准备案例资料,想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清华大学MPA同样有提前面试,而且还细分出了公益慈善与社会治理方向,却没有准备案例资料这项要求,貌似更匹配实际需求。

既然决定考研了,不论选择哪所学校,投入的时间,过程中的准备,都不会有太大差别,那何不挑战一下自己。

2月底,考研目标锁定在了清华园,也有了更强烈的备考动力。

3月份,开启了备考热身。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观看“MBA大师”的视频课程,熟悉考试科目与内容,逐步了解自己的关键弱项,不断调整备考计划,让精力投入的成效得以最大化。

转眼来到6月,按照学校发布的要求,着手准备提前面试的资料。重新梳理过往7年的工作学习经历,编写个人综述;请了解我工作的直属领导写推荐信;整理所需的各项证书材料,并做好简要备注或说明,以期让做资料筛选的老师,能直观了解到每一项资料,对于我的价值与意义。编好资料目录,为每项资料贴上翻阅的便签,整理完备后,寄往了学校。


回顾过往,梳理个人综述,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一路走来,所经历的机遇与选择,更多是幸运,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若不是你们的鼓励与支持,便不会有如今的境遇。


由于个人综述有字数限制,反反复复推敲每一字,并且请教他人给予完善建议,修改了十多稿。基于此,又调整成口语版的自我介绍,经过几十遍的练习之后,直至能自然而然地介绍自己。


收到提面通知后,常在想,如果我是面试官,看到这份个人综述以及他的介绍后,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此,设想了多个可能会被关注到的问题,而我又该如何去回答。未曾想,竟遇见了设想过的“真题”,幸运一直伴随着。


7月,在准备提前面试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很久未曾有过的紧张感。远程面试现场,凭着一份信心,不论是英语口语,还是抽题回答问题,都超过了预期。得益于新青年MPA的指导,以及大量的准备与练习。这何尝不是一份恩典。


8月底,收到了通过提前面试的消息。这意味着,只要12月底的联考分数达到了国家线,即可录取。可以说,提前面试是所有计划考研的职场人,不可错过的机会。


10月初,算是进入了正式复习阶段,主要方式是做真题、背单词。近3个月的时间,利用每天的中午与晚上,把近10年真题做了3遍。然后针对特定考点与题型,进行专项训练。


12月底,经历一晚的失眠后,昏昏沉沉地进入了考场,一通奋笔疾书,在突然响起的交卷铃声中,结束了这场迟来的考研之旅。自己尽了力,结果便可交给上帝。没有去核对考试结果,直等到分数公布的那一刻,惊讶于结果,竟远好于最坏的预期。


2021年9月,迎着暴雨,走入清华园的那一刻,突然觉得有些不真实。八年之前,本科毕业不久,便有了未来在职考研的想法,至于考什么方向,选择什么学校,需要时间给出答案。可以确信的是,必将与未来的事业相关,定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七年间,设想过很多学校与专业,唯独未曾奢想过清华。

即使有机会,提前了解自己的人生,知道人生会经历这样的日子,也必将满心欢喜。

这一路,并不是因为我做对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而是因为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因为你们的鼓励、支持与付出,方才有这恩典之旅。若有荣耀,也应全当归于你们。

为什么在这时,选择在职考研?

为了提升学历?

为了促进职业发展?

为了更新知识体系?

为了认识更多大师与优秀的同学?

是,也不是。

自从踏上这场旅程之后,那个答案一直在变。

唯一不变的是,缘起于八年之前的那个夏天。

若有机会,期待与你细细分享。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