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聘用文职人员考试科目(军队文职都考什么?怎么才能考上呢?)

军队文职都考什么?怎么才能考上呢?

“在追梦的路上长跑,该迈的步子,一步也少不了。”

我在去年成功上岸的,期间有陆续好几位朋友问我相关的知识,就想着要不直接出个经验贴算了。

关于要不要公开分享,起初有些纠结,倒不是想藏着掖着,只是老过不了心理那关,怕文字里“有意无意流露出披着外套的优越感,化了妆的炫耀”,更怕自己在用肤浅的经历误人子弟。

决定分享出来,首先要感谢小伙伴的鼓励,以及大家给予的善意反馈,让我觉得,自身一点微不足道的经历原来是可以帮助到一部分人呢的,其次是最近看到一本写“分享”的书,改变了一些认知,“尽可能分享所知”,分享其实是纯粹的一件事。

回顾起来,备考的几个月不算轻松,考研失败,毕业论文、求职和升学的压力,在众多任务中努力着把控着生活的平衡,如果你正在经历着这个极端,希望这篇经验贴,能多少给予你一点陪伴,或帮你节省一点时间。

总的理念,文职上岸

八分靠做题,二分靠运气

七分靠网课,三分靠技巧

写在前面

每个人的起点,基础,背景各不相同,经验贴很个人化,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看经验贴有利有弊,希望你看到经验贴和练习时间不要失衡,也希望你能结合着自身的情况和经验,批判性的看这篇。

个人情况

考研失败,专业课刚复习过,基础还算可以,公用科目完全没接触过,一个月备考时间。

备考资料

华图军队文职公共科目教材、马梦秋军队文职课,b站上一些大神分享的视频、华图军队文职1001、真题。

华图的军队文职教材里面对于知识点的详尽程度还会很深的,相比中公的来说我认为是更贴合考情的。而且教材无论是从排版上,还是重点内容的标注都很清晰,课后也会有习题,对于我第一次接触的人来说,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入手一套教材来学习的。在看书的时候我就会把习题顺便写了。



大致看完一遍教材之后我就去看马梦秋军队文职课,公共科目想要得高分,这个课程肯定是必看的。像是公共科目的讲解老马都是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说明的,我一听就懂,学的过程中就能把公共知识给记个七七八八。


在岗位能力部分的讲解上老马也没叫我失望,讲的技巧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我跟着掌握之后不仅能拿高分,还大大节省的做题的时间。这里我在听课的时候,会选择去边听边做笔记,而且里面老师讲的例题我都认认真真地听了一遍。

同时我还会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整理到笔记本上,然后再去做题。在做题的时候我发现有些简单题直接可以用技巧来秒杀,数量题我居然能做对一半以上,这是我以前不敢想的。

后面就是刷华图的1001题集,以及真题,质量还是很不错的。真题是这个阶段的重点,既然刷真题了,什么模拟题还有手机app就让他们靠边站吧,还是纸质版习题做着有感觉。

我建议做真题的时候,最好给自己规定好做题的时间,这样可以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

我刚开始的时候,是做不完的。后来在一次次限时训练当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做题节奏,然后突然有一天,我就发现自己能做完了。

我在备考过程中走过的弯路:

前面说过,个人的备考时间也就一个月左右,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掌握一些技巧有时可以事半功倍。

建议:1. 看马梦秋视频课。目的是对文职的题型特点和基本答题技巧有一定的认识。个人而言,看视频课学习一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看的过程中也做题。2. 做错的题题多做几遍,可以总结一下出现的错误属于什么类型。3. 每次做完题后,认真看看后面的解析,才能有所收获依靠技巧还算好提分的应该是岗位能力。

分享一点自己的做题经验

不要牛角尖。在做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一道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然后非要弄明白不可,没必要非得去纠结那一道题,考试的时候不只是考这一道题。

想要提高正确率,就一定要去多去总结。通过大量的刷题我们不难发现考试它的考点,知道考点后,我们就会下意识的做题中去找相关的关键信息,而不是被一些无关信息所迷惑。所以做够一定的题,一定要去总结。

【稳心态】主要从考前/考中两方面讲。

考前:练习阶段,进行几次模拟,按照真实考试场景,做限时练习。尽量真实,自己提前准备好试题、答题纸,在安静的图书馆或房间练习。

考前一两天,要带的东西多检查两遍,脑海里模拟一两遍考试的场景,看看可能会出现什么意外,自己又该怎么应对。

考中:个人而言,会在最后留出5分钟以上(一般10分钟)的检查时间,去看有没有漏写的地方,个人信息填写是否正确。考试稳中求快,既不要因为过于求稳影响速度,更不要因为追求速度乱了阵脚。

个人的备考开始得比较晚,十二月的考试,十月多开始准备。当时手头有几件重要的事情,时间也比较零碎。这不是值得鼓励或分享的点,写出来是想说,如果你的时间也不够充裕的情况下,没有理由放弃,合理的安排下也可以拿到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果没有其它安排,还是能尽早开始尽早开始,能多练习多练习。因为毕竟每次备考的机会不易,且作为重要的考试,还是相对公平的,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用踏实积攒实力,不要让思维习惯侥幸。

没有什么考试是能一蹴而就的,除非你有过人的天赋或者非常好的基础。事实证明,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而已,我是,你也是。



预祝看到这篇经验贴的小伙伴们,都能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