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 江门在行动

厕所革命 江门在行动

升级改造后,范罗岗公共卫生间变身“小洋楼”。郑琦 摄

厕所革命 江门在行动

升级改造后,公园路公共卫生间配置了第三卫生间。郑琦 摄

厕所革命 江门在行动

升级改造后,启明里公厕安装了部烘干机、自动感应冲水系统的水龙头。

郑琦 摄

厕所革命 江门在行动

蓬江启明里公厕外形像别墅。 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编者按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

去年12月,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把“厕所革命”与制定城市品质提升计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旅游发展和公共配套服务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厕所“有和无”“多和少”“好与差”的问题,推动“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在7月27日召开的江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林应武再次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要重点推进“厕所革命”。

江门的“厕所革命”进行得如何?过去两周,南方日报记者“兵分多路”,在城区、农村等地随机走访调查,发现有的地方以科技创造人情味,有的则仍然脏乱差少。今日,《南方日报·江门观察》推出“厕所革命江门在行动”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采写:郑琦 黄烨倩 李文轩

A 面

“明星公厕”有颜值更有内涵

当前,江门市“厕所革命”正在大力推进中,2018年全市拟新建、改造城市公厕76座,现已完成56座。笔者走访发现,升级改造后的公厕不仅颜值大有提升,而且增添了烘手机、自动感应冲水系统、母婴室等人性化设备,获得市民广泛的好评。当中,更是涌现出一批“明星公厕”,成为三区四市推进“厕所革命”的参考样本。

蓬江启明里公厕▶▶外观像别墅 新添烘手机

走进毗邻蓬江大桥的石湾历史文化街区,穿街过巷,几分钟后即可看到一座崭新、明亮的两层小楼。中午时分,几个住在附近的阿姨买菜回来经过此地,笑着与另一名刚从厕所出来的阿姨打招呼:“新厕所环境是不是比以前好多了?你现在享受到别墅式厕所啦!”

启明里公厕位于文旅开发项目区域内,周边遍布没有自建厕所的旧居民楼,再加上毗邻石湾历史文化街区,日常如厕人流量较大。公厕旁的一间美容店老板说,改造前的启明里公厕同样是一栋两层小楼,但十分破旧,异味很重。

为此,蓬江区环卫局和白沙街道办结合文旅开发项目,以旅游公厕标准对启明里公厕进行升级改造,近日已完成改造工程,重新对外开放。笔者在现场看到,公厕外部墙身安装了琉璃瓦窗花,古朴而不失大气,“颜值”明显提升。

除了“颜值高”,新的启明里公厕还兼具实用性,新添了烘手机、自动感应冲水系统、水龙头、无障碍设施等,新建了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厕所的墙壁都贴上了瓷砖,地面铺设了防滑地砖,室内环境干爽又明亮,空气中没有异味。

蓬江范罗岗公厕▶▶古朴“小洋楼” 能方便也能歇脚

范罗岗公共卫生间是江门市的“明星公厕”,因位于蓬江区地王广场商圈和范罗岗小学等热闹之地附近,这里的“访客”络绎不绝。从外观看,这更像是一座古朴又传统的两层小洋楼,样式简单却新颖。公厕门前的树下,常有带着行李的游客在此乘凉。

范罗岗公共卫生间建于上世纪80年代,设施老旧。2016年,蓬江区环卫局对范罗岗卫生间进行升级改造,投入约33.3万元对走廊、屋檐、外墙进行翻新,还调整内部厕格,增添装饰,同时增加了哺乳间和休闲空间,改建无障碍厕所。2017年2月竣工并对市民免费开放。

改造后,男、女厕所内部均设有更衣室、工具房、独立坐厕、蹲位,每格厕位都设有挂衣钩、文明指示标识等便民设施,并使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式冲水阀。

在人性化设计方面,无障碍厕间专门设置配备座便器、无障碍通道。在母婴室,分为三格哺乳间,可为多位同时需要喂哺的妈妈提供隐蔽的空间,设有婴儿换片护理台以及婴儿专用座椅、婴儿专用厕格,供应暖水,方便妈妈帮助婴儿清洗。男女厕所内,利用原有的窗台设计为每格厕位配置置物台,供市民如厕时放置随身携带的小件行李。

范罗岗公共卫生间具有侨乡特色,集日常生活、商贸旅游、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逛街逛累了,还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谁曾想到公共厕所还兼备了‘休息站’这个功能。”在公厕外长椅上乘凉的市民李阿姨说,“以前我觉得,公厕都是很脏的,味道很重,范罗岗公厕改变了我的看法。”

新会公园路公厕▶▶设置物板 配小孩专用马桶

近日,新会区公园路旁的一座用青砖建成的小楼成为了附近居民眼中的“网红”去处,砖红色的瓦片,朱红的囱窗,门前的小花圃与旁边的艇仔湖公园相映成趣。然而,这一所古色古香的小楼却有着不一样的身份——公厕。

“现在的公厕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卫生条件很好,设备也是新的,没有了异味。”市民黄先生向笔者称赞厕所卫生的改善。

笔者观察发现,公园路卫生间改造进一步升级了厕所内部的便民配置,不仅设置了置物板、挂衣架、镜子、洗手液,还有配备镶嵌式垃圾箱、独立坐便器等。另外,在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上,卫生间灯光、洗手台、如厕冲水等设备采用智能感应系统,在便民惠民中同时做到节能环保。

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共卫生间区域中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的改造十分亲民,针对不同群众的需求,配置了母婴设备、残疾人专用如厕设备。

另外,笔者还发现,新改造的公厕在细节上也下了功夫:洗手台以及垃圾箱的位置适当降低,厕所内配套了抓杆、扶手以及外部的盲道。“附近是公园和学校,所以有不少家长会带着小孩子过来玩,现在公厕还配备了小孩子专用的马桶,的确方便许多,”市民叶女士指了指第三卫生间里的蓝色小马桶告诉笔者,“还挺可爱的。”

新会骑虎西公厕▶▶市民路过不再捂着鼻子

“来来来,过来看一看有什么需要的,我们这里的商品又好又便宜!”在新会区骑虎西路的两旁,不停传来摊档售货员的叫卖声,附近还有一些居民坐在小巷边上摇着扇子乘凉休憩。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店主钟先生十分开心,“生意比起以前有所改善,以前人们经过的时候都捂着鼻子匆匆走过,现在可好多了。”

钟先生介绍,带来这一改变却是因为一件别人眼里似乎“微不足道”的事情——骑虎西卫生间的“公厕革命”。

据介绍,骑虎西卫生间前身是典型的老式旧公厕,卫生环境问题一直被附近居民诟病,室内常有遗留的排泄物,走道积水,垃圾堆放未能及时清理,导致公厕周围弥漫难闻的异味,并成为老鼠等“四害”横行的“天堂”。“我的商铺刚好就在公厕的旁边,以前还有老鼠咬坏商品。

升级改造后,原先斑驳的水泥外墙重新粉饰修建,并翻新室内环境、重新布局空间,另外,新增了风扇、镜子、置物台、洗手液等便民设备,完成大“变脸”的公厕与以往大不相同。“公厕卫生每天都有工作人员清理。”坐在小巷边乘凉的李大爷称赞道,“这是真的惠民、便民的好举措。”

江海白水带公厕▶▶增设公共淋浴室 有风扇和座椅

直饮机、母婴室、淋浴室、无障碍厕所……位于江门白水带风景区内的示范性公厕经高标准规划改造后,引起众多市民、游客的关注。

这座外观造型简约低调的示范性公厕,建设在白水带风景区第二牌坊停车场的一侧,掩映在绿树之中,不时有晨运归来的市民进出,附近也有不少市民歇息乘凉。记者在现场看到,升级改造完工后的公厕,不仅配置了全自动化冲水系统设备,还在母婴室内配置了风扇、座椅和洗手台,在无障碍卫生间、男女卫生间各装置了一个带有自动冲洗、烘干夜间照明功能的智能马桶。

“由于景区人流量比较大,而且平时也会有比较多市民前来爬山、做运动,所以我们在改造厕所时,尤其注重便民设施的配套完善。”白水带风景区管理处主任黎明介绍说,景区内的厕所升级侧重人性化的设计考量。

市民刘女士很满意公共淋浴室的增设:“这样的设计挺好,运动完一身汗水,能马上洗澡,感觉整个人都变轻松了。”市民李先生也对改造后的公厕赞不绝口,“整体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干净无异味。”

走进该公厕,记者看到地面整洁无积水,没有闻到令人不适的异味,洗手台被弄湿之后,还有穿着制服的管理人员及时上前清理。“我们景区内每个公厕都安排了专人负责卫生清洁,确保地面干净无积水、内部通风无异味。”黎明说。

B 面

部分公厕仍是卫生死角

“厕所革命”非一日之功。笔者走访发现,尽管江门“厕所革命”已见成效,但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仍有不少公厕等待改造。这些未升级改造的公厕,普通存在卫生差、有异味、设备旧等问题,成为城市环境的卫生死角,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

义兴里公厕▶▶未进入便闻到一阵恶臭

近日,为了解“厕所革命”在农村的推进情况,记者特意走访调查了多地的农村公厕,发现蓬江、江海、新会的大部分农村公厕已经完成改造工程,但还有部分偏远村落的公厕保留着上个世纪的原样。

在江海区礼乐新民义兴里附近,有两个农村公厕尚未完成改造。第一个公厕位于义兴里村边,紧挨着农田,旁边还有篮球场和黄大仙庙。公厕占地面积不大,男厕有5个厕位、女厕有3个厕位,厕位以半人高砖砌墙体隔开,采用传统的手动舀水冲厕方式。

第二个厕所在村子的另一端,建在河渠边上,外墙瓷砖多有剥落、破损,内里是旧式沟厕的形式,以半人高的隔断墙隔出两个厕间,门边是长满青苔的储水池,以头盔作水瓢。记者未走进公厕便闻到一阵恶臭,公厕内部墙面、地板更是积了厚厚的泥垢。

村民欧伯告诉记者,由于公厕在村子边上,使用的人不多,卫生管理很难及时跟进,“水槽那么脏,很多人上完厕所之后是不想舀水冲厕所的。”另外,由于公厕是旧式沟渠设计,臭味难闻,长年累月下来也容易变成卫生死角。

民生路公厕▶▶男女厕位比例不符合要求

自动感应冲水设备、智能灯光感应系统、双母婴设施、双残疾人专用如厕设施……在人来人往的新会民生路街头,一座公厕的升级改造颇费心思。然而,当笔者比较它的男女厕位比例时,发现只有1:1,而非《《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的2:3或1:2。

近日,记者走访多地新建公厕发现,新会民生路公厕改建忽略男女厕位比例问题并非孤例,即使是被列入示范公厕名单的新会公园路公厕,男女厕位数量分别是11个和12个,同样不符合建设标准。

早在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江门市推进“厕所革命”进一步提升城镇公共厕所服务水平工作实施方案》也要求,新建和改建城镇公厕,要重视对女性、老人、婴幼儿和残疾人的保障,人流集中场所厕所女性厕位和男性厕位的比例不小于2:1。

前有统一规范的公厕建设标准,后有地方具体细化的工作指导方案,为何公厕的设计图纸上仍会忽略女性如厕需求?对此,江门市人大代表、房产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汉文分析,在推进公厕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受限于原有的格局,调整男女厕位比例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其次,相比老幼、残疾人的用厕需求,女性的需求尚未引起更大的重视。

长塘里公厕▶▶门锁坏了四年没人修

长塘里公厕建在长塘社区公园旁边,距离蓬江市场大约100米,是市场及周边档口店主、买菜市民的另一个“方便”去处。从外观上评价,公厕还不算太残旧,记者走进才发现设施破损严重,女厕位门锁坏了一半。“我来这边卖菜有4年了,门锁也坏了四年没人修。”梁女士说。

市民许先生反映,这个公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很多设施设备已损坏,无人修理,而且时常会因为用水紧张而“臭气熏天”。“卫生清洁不到位可以向保洁工人反映,但门锁坏设施坏还真不知道能向谁投诉。”

就女厕而言,记者发现6个独立厕间中,有3个门锁已坏,还有1个无法使用;洗手盆处的水龙头时好时坏。虽然门锁、水龙头等设施已损坏大半,时而没水用,但是因为靠近市场,且卫生环境相对较好,公厕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据记者观察,十分钟内,就有十多个人走进厕所。

由于公厕地基较高,进厕所之前要经过一条长约3米的斜坡。斜坡为水泥地面,两侧安装有扶手。“一到下雨天,这个斜坡就会变得很滑,老人家很容易在这摔倒。”去附近市场买菜的叶婆婆表示,如果公厕要改造,希望可以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如厕的需求。

对于公厕的改造升级,叶婆婆特别有想法:“现在的冲水装置按钮都安装得太高,对老人家不友好。如果可以换成脚踏式的,既可以方便老人、小孩,又能使大家便后自觉冲厕。”

荷塘镇中心广场公厕▶▶无障碍卫生间配套不齐全

无障碍厕位间没有抓杆,母婴护理台布满灰尘……笔者走访发现,由于使用人群不多,部分改造或新建公厕第三卫生间的配套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

自推进“厕所革命”以来,蓬江区荷塘镇先后投入了100万元,建造及升级镇建成区范围内的公厕和卫生户厕。其中,位于镇中心广场的公厕约投入23万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翻新了外墙立面,完善了工具房、无障碍卫生间等配套空间。

然而,这个号称按照星级公厕建设标准进行改造的公厕,它的无障碍卫生间设施配套并不完善。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偌大的无障碍卫生间只有大小两个坐便器和一个洗手台,盲道、抓杆和儿童洗手盆等设施却不见踪影。

对此,荷塘镇环卫局相关负责人回应:“我们也不是很了解情况。按照公厕改造标准,这些抓杆应该是配套安装的,可能是被人撬走了吧。”而对于盲道和儿童洗手盆,该负责人表示,公厕改造设计时没有留意到这些细节,日后会继续整改完善。

上述现象并非孤例。在江海区五四村的改造公厕内,记者看到无障碍厕位间两侧虽安装有抓杆,但抓杆上锈迹斑斑;另一侧,可折叠的母婴护理台落满了灰尘。村民何伯告诉记者,因为使用第三卫生间的人不多,所以它的清洁频率不高。

蓬江市场公厕▶▶又脏又臭 卫生条件堪忧

提起蓬江市场二楼的公厕,不少档主抱怨,“是以前的老厕所,隔间无门”“又脏又臭,一秒都不想多待”“地面常年有积水,我有几次差点滑倒”……记者走访发现,由于这个公厕距离蓬江市场最近,使用的人不少,但每天清扫的次数仅有一次,脏臭程度可以想象。

未见其影,先闻其臭。笔者看到,公厕门边是一滩长满青苔的积水,未走进去便有一阵恶臭扑鼻而来。公厕内,地面潮湿,水管随意堆放在洗手台上,男女卫生间入口处各有一个储水槽,水龙头在滴水,墙壁多处贴有标语提醒:“地面湿滑,小心滑倒。”

公厕除了常年潮湿之外,卫生死角也不少。笔者看见,过道旁、角落里随处可见断了柄的扫把、拖把、垃圾铲和腐朽的木椅家具,还有捆扎起来沾满污泥的泡沫板。隔间内,纸巾、卫生巾随意丢放在垃圾篮外面。

此外,该公厕的排气窗口距离地面仅约50厘米,“旧公厕都是这样的,无遮无掩,没有隐私可言。”市民杨姨话语中充满无奈。

不少市民表示,如果这个公厕可以被改造,希望首先是做好公厕的卫生保洁,保持地面干爽,通风良好无臭味;其次是改造成有侧门遮掩的隔间,加高排气窗台位置。根据《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双层公共厕所上层窗台距离楼地面最小高度应为1.5米。

行动

结合城市品质提升、乡村振兴等工作,江门掀起“厕所革命”

3年新建改造3897座公厕

今年以来,江门把“厕所革命”工作纳入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提出要新建、改造一批城市公厕、乡村厕所、旅游厕所以及交通厕所。自推行“厕所革命”以来,江门今年已新建改造城市公厕56座,广大市民明显感受到“厕所革命”给身边生活带来的变化:厕所卫生水平明显提升、厕所外观景观化、服务更加人性化……三区四市已改造完毕、新建的城市公厕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

笔者获悉,接下来,江门将结合城市品质提升、乡村振兴等工作,通过3年行动,在全市掀起一场力度空前的“厕所革命”,新建及改造城市公厕165座、旅游厕所118座、交通厕所26座和农村公厕3588座。

今年已投资1277万元新建、改造56座城市公厕

位于新会旧城区的骑虎西卫生间原本是一个典型的老式旧公厕,此前其卫生问题一直被附近居民诟病。但在实施改造后,该公厕原先斑驳的水泥外墙已被重新粉饰,室内环境也全面翻新,还新增了风扇、镜子、置物台、洗手液等便民设备。

骑虎西公厕升级改造是江门市推进“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根据《江门市“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江门市推进“厕所革命”进一步提升城镇公共厕所服务水平工作实施方案》,该市将全面推进城乡厕所“三个一”工程(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开放一批),把厕所革命逐步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不断提升城乡厕所管理和服务水平。目前,市住建局、市旅游局、市卫计局等部门已分别印发了城市厕所革命、旅游厕所革命、农村户厕改造等方案。

江门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全市拟新建、改造城市公厕76座。截至发稿前,该市已投资1277万元新建、改造56座城市公厕。

以进度较快的新会区为例,目前,该区共有市政公厕60座,主要分布在会城城区。今年以来,新会区区政府投入600万元,对其中26座市政公厕进行升级改造。截至6月,26座市政公厕已完成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

“所有升级改造完成的公厕均增添了天花板、led照明设备、风扇、坐便厕间和感应洗手台,还配套了一系列便民设施,如设置物板、挂衣钩、镜子、独立坐便器、置物台、便民纸巾以及洗手液等,部分公厕新增或升级了第三卫生间。”新会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江门市委农办的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案任务清单,全市每年新改建自然村公共厕所逾千座。笔者获悉,今年江门计划新建、改造农村户厕5000户,现已完成3363户,完成率达到67.26%。

“一站式”便民服务解决市民生理和生活需求

外观景观化,是江门这一轮“厕所革命”的最大亮点。按照“新区不欠账,老区要补上”的要求,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将厕所建设、升级改造有效融入建设规划中,新建、改造公厕的外观更加景观化,使厕所从脏乱差的一角变成靓丽的一景。蓬江区范罗岗公厕、江海区白水带公厕、新会区公园路公厕等,更因其鲜明特色而获市民点赞。

随着厕所的“颜值”提升,新会区公园路公厕还因地制宜,增设了“城市驿站”,为市民提供购物和出行间隙解决生理和生活需求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笔者看到驿站内不仅有桌椅、电插座、空调、绿植,还有报纸、杂志以及城市宣传册子等,可供市民在等候如厕或如厕后歇一歇脚,感受城市文化。

为积极响应文明公厕创建,公园路公厕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通过喷画、墙绘方式进行墙面美化,广泛开展文明如厕公益宣传,让文明公厕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功能齐全、注重满足不同人群如厕需求,则是江门厕所革命的另一个突出特点。笔者在蓬江区启明里公厕和新会区公园路公厕中看到,除了常规的无障碍设施和母婴护理设施外,还添置了儿童专用的小马桶。

直饮机、母婴室、淋浴室、无障碍厕所……位于江海区白水带风景区内的示范性公厕经高标准规划改造后,引起众多市民、游客的关注。市民刘女士对公厕内新建的公共淋浴室很满意:“这样的设计挺好,以前爬完山后总是一身汗水;现在,我下山后可以到公厕洗完澡再回家,感觉整个人都变轻松了。”

而经常到江海区嘉福市场买菜的庄女士表示,改造后的厕所,给她留下印象最深的改变是增加了婴儿护理台,“平时出门,需要给小孩换尿片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现在有了护理台,方便很多。”

江门还在保障功能实用性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公厕的科技水平,打造环保、节水、节能和生态型公厕。例如,在新会区民生路公厕中,除了灯光、洗手、冲水、排气等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改造外,还具备了室内自动清洗功能,实现了无人值守。

“我们除了在外观上苦下功夫,力求打造一个景观公厕之外,公厕内部的设施设备更新也丝毫不含糊。”江海区麻三村村书记邬连旺说,公厕的改造设计不仅升级配套了无障碍厕所和婴儿护理台,还有配置了阶梯级洗手盆、自动烘干机和风扇等。通道的转角处还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这是为了防止有人破坏公物,以及保护女性如厕的安全。”

完善推广云平台市民可一键查找附近公厕

外观景观化、功能更齐全、设备高科技……在取得良好开局的基础上,未来三年,江门将继续深化“厕所革命”。笔者从江门市住建局了解到,2018-2020年,江门拟完成新改建城市公厕165座,旅游厕所118座,交通厕所26座,农村户厕15000户,农村公厕3588座,对外开放502座。

作为江门市“厕所革命”的主战场,蓬江、江海、新会三区正大刀阔斧,全面铺开公厕升级改造工作。

蓬江区环卫局设备股股长赵必宏表示,该区计划在三年内完成58座社区公厕升级改造任务,其中今年计划改造20座。“目前,我们已完成方案设计、预算编制及审核,进入网上公开招标阶段,预计9月中旬开标,年底可完成升级改造。”

“2018年至2020年期间,我们将对新会区35座公厕进行升级改造,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等规范要求,进一步全面提升公厕品质。”新会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则透露,到2019年,该区继续完成城区4座公厕的升级改造工程,包括汇泗里公厕、葵湖公厕、西隅公厕和名人广场公厕;到2020年,计划完成另外5座公厕的升级改造,包括冈州大道东公厕、尚城峰景公厕、中央公园(东)公厕、中央公园(西)公厕和盆趣园公厕。

“上半年江海区已提前完成了年度任务。下半年,我们还将根据人口分布、村落格局等特点,对区内48个村居的公厕进行改造或新建,力求每条行政村都建有一个公共厕所,满足村民的需求。”江海区住建水务局环卫管理科科长廖孝忠透露。

与此同时,“厕所革命”也在不断朝着信息化与便民利民纵深发展。接下来,江门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城市公厕云平台”。届时,江门市民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即可找到距离当前位置最近的厕所,轻松“救急”。

“目前,各市区正在开展城市公厕数据专项核查,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厕档案。”江门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城市公厕云平台”还将提供共享公厕服务,实现社会厕所资源共享。“公厕管理人员也可利用APP公厕数据进行维护、公厕问题跟踪、公厕日常巡检等;市民则可以在APP上给厕所打分、评论,倒逼全市厕所环境进一步改善。”

献策

专家学者、代表委员建言:

厕所“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近两周以来,笔者走访调查了江门城乡公厕的“革命”进展,发现相对于靓丽的“面子”,民众更关心的是“里子”的实用性——环境是否整洁?设施是否完备?管理是否到位……厕所革命,应是从“面子”到“里子”的观念转变。

日前,笔者采访了省环境卫生协会总工程师郑曼英、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洪盛以及江门市人大代表、江门市政协委员等人士,共同为江门市“厕所革命”建言,就如何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献策。

改造升级▶▶公厕革命首先要解决采光、透风等问题

自从把“厕所革命”列入民生工程以来,江门各地的公厕整改升级有了质的飞跃,建成了不少让市民津津乐道的示范公厕。蓬江区的范罗岗公厕升级改造之后,一改以往“脏臭”形象,摇身一变,成为展示侨乡文化的代表;江海区的白水带公厕因地制宜地为附近爬山、晨练的市民开辟了淋浴间,24小时供应热水;新会公园路公厕改造后增设了城市驿站,细心地为市民准备了桌椅、电插座、空调、绿植、报纸杂志等物品……

“公厕改造工程是一件民生实事,我感受最深的是厕所变干净了,地面整洁了,再也不用捂着鼻子上厕所了。”谈及市区内悄悄“变装”的厕所,市民杨先生赞不绝口。笔者走访了解到,对于公厕的改造,民众的基本诉求离不开“卫生整洁、无异味”两大块。

“公厕要‘革命’,首先要解决公厕的卫生、采光、透风等问题,把满足民众的使用需求放在第一位。”省环境卫生协会总工程师郑曼英认为,公厕改造,“面子”——外观的设计贴近周边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里子”——内部的卫生管理和设施配套。

蓬江市场档主方姨向记者抱怨,一个偌大的市场,附近只有一个建于90年代的残旧公厕可以使用,且卫生条件恶劣。“脏、臭、潮湿”是市场档主对附近公厕的评价,“对我们来说,附近有可使用的公厕,卫生环境干净、整洁就足够了。”

江门市政协委员、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冼为农在实地调研之后,指出江门城区仍然存在公厕数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合理的问题,“我市大部分住宅小区及部分商业街、街道边都找不到公共厕所。有的路、街虽然设有公厕,但是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市民及游客的使用需求”。

对于公厕资源紧缺的问题,郑曼英认为应在政府主导修建公厕的基础上,引入民间资源,包括资本、技术、场所等,动员他们共同参与到改善公厕服务环境的行动中去。“‘厕所革命’要加入共享思维,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沿街商铺、企业的厕所资源。”郑曼英畅想道。

细化管理▶▶公厕管理不只是清洁更要提升保洁人员技能

配置了智能定时自动清洁技术的新公厕臭味阵阵;第三卫生间安全抓杆锈迹斑斑;感应式水龙头频频损坏无人修理……笔者走访发现,虽然基本每个新建或改造公厕门口显眼处都张贴了公厕责任人、监督人的名单和联系方式,还有细致的公厕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但仍然存在公厕维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换了这种感应式水龙头之后,它坏了,我能做的便是把水阀关上,以免水漫得到处都是。”蓬江区荷塘镇中心市场公厕的管理负责人庄姨告诉记者,她只负责简单的厕所保洁工作,至于设备的维护维修,唯有向上级汇报。

对于公厕管理不到位的现状,郑曼英分析,公厕的管理和维护不再是简单的清洁工作,而是牵涉到了物业管理层面,即设施设备的维护与修缮。随着厕所硬件设施水平的提升,新设备的养护需求对保洁人员的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譬如公厕配置的智能系统、自动化冲水装置。

“应针对保洁工作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提高保洁人员的业务水平,行业内也应该尽快编制规范的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标准。”郑曼英补充道。

在公厕的维护管理上,江门市人大代表、房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汉文认为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好一个公厕效果立竿见影,但维护好公厕却需要付出长期的功夫,选址、设计、建造、维护每一环节都影响到‘革命’成效。”

梁汉文认为,原来的环卫体系难以满足现有的公厕设备维护需求,公厕的维护管理应该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聘请专业的第三方社会机构,配以制定长效的运作考核机制。如此一来,既能节省政府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又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农村公厕▶▶以户厕、无害化改造为主组建环卫队伍专职管理

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村落格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厕仍是90年代建起的旧式沟渠式厕所,没有专门的粪污处理系统,粪便直接排放到河渠中,蚊蝇横飞、臭气熏天。

江海区礼乐街道义兴里村边的公厕便是如此。村民吴叔告诉记者:“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厕所,村里的公厕基本没什么人用,也没什么人管理。”记者了解到,像义兴里这样地处偏远的自然村,其公厕保洁维护基本靠村民自理,且单凭村委会的财力难以支付高额的改造费用。

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洪盛将农村公厕的改造难题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农村面广、流动人口不多,维护管理难以到位;二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公厕的建设、改造和维护缺乏资金来源。

“解决这个问题,各级政府要承担责任,帮助解决部分资金问题,同时提供公厕建设、户厕建设的技术服务指导。管理方面,可建立一支农村环卫队伍,专人专职管理。”刘洪盛认为农村厕所的改造应因地制宜,以户厕改造、无害化改造为主,有条件的可提高改造标准。

据了解,今年江门拟新建改造农村户厕5000户,现已完成3363户,完成率67.26%。未来,江门将针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全市范围内,每年完成新改建自然村公厕1196座。

结合乡村旅游,优化乡村公厕服务水平也是一条出路。“筹建农村公厕,并非一定要由政府主导修建,提供主体可以是多样的。比如挖掘古村落文化的,同步规划公厕建设;做农家乐的,免费向游客开放厕所。”郑曼英说。

“农村公厕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农村实际需要来安排,不要搞一刀切。”刘洪盛强调,农村厕所“革命”的主体是村民,应由村民小组商量决定是否需要建设公厕,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并解决好用地、地点选择、资金筹措和日常管理维护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只需提供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和配套粪污治理设施等服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