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考点必学—《学习》

跟着易师考,考教师更容易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考点必学—《学习》

学习这一块的知识在小学科目二的考查中,考生往往因为理解的不够透彻而失分,因此需要着重去理解学习的概念以及去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在了解这部分的知识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它的考查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考情分析

学习的实质需要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备考。单选题的考查方式容易出现概念反选型单选和例子反选型单选。由于考查的较为细致,这就需要考生深入剖析这部分的考点。

二、知识点剖析

(一)学习的实质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1.学习不仅指学习后所表现的结果,如用筷子吃饭,会骑自行车等,而且还包括从不会用筷子到会用筷子、从不会骑自行车到会骑自行车的行为变化的过程。

2.所说的“行为”,既包括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如读书、写字,也包括像思想、观点的获得这样不能直接观察的内潜行为。

(例子:一个学生参加了军训,学会了踢正步、站军姿,也对军营产生了向往之情,产生了“以后要去当兵”的想法。其中,学会“踢正步、站军姿”属于外显行为的变化,而“对军营产生了向往之情,有了要当兵的想法”便属于内潜行为的改变。)

3.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所说的“经验”是个体在后天活动中获得的,那些由遗传、成熟或机体损伤等导致的行为变化,比如吞咽、身体发育、残疾行为等,不能称之为学习。

(例子:婴儿吮吸;儿童青春期变声;儿童因得了小儿麻痹症而使得走路姿势发生改变。以上的变化均不属于学习范畴。)

4.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由适应、疲劳、药物等亦能引起行为变化,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成绩暂时提高,但这样的行为变化是比较短暂的,不能称之为学习。

(例子:听觉适应;由于疲劳导致开车姿势发生变化;注射了麻醉剂之后不怕疼。以上的变化均不属于学习的范畴。)

5.所说的“行为变化”,既包括由坏向好的变化,也包括由好向坏的变化,养成好习惯与养成坏习惯,同样都是学习。

(例子:儿童学会抽烟喝酒也是学习。)

(二)人类的学习vs动物的学习

共同点:人类和动物均存在学习。

不同点:对动物来说,学习仅是一种有生物意义的活动,而对于人类来讲,学习就不是简单地适应环境的活动,而具有其社会意义,这是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不同。因此,人类的学习具有自己的特点。

1.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间接性)—间接经验为主

人类除了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个体经验以外,还在同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获得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

2.以语言为中介

人类是以语言为中介来进行学习的。

3.积极主动性

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因此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人不仅要认识世界也要改造世界,所以人是在积极地作用于环境,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学习。

(三)学习vs教育

学习: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人和动物都有。

教育: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人类社会存在。

(四)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跟着易师考app一起学~

返回
顶部